社会公共服务全面加强。统筹推进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,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。一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。实施了投资1410万元的县中学标准化建设项目、投资1250万元的中小学风雨操场建设项目,投资381万元的中学建设项目,编制了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,落实中小学生营养餐补助金330万元,为全县413名幼儿发放山村计划项目补助资金17.1万元,捐助“洛桑点读笔”幼教大全376套。发放中小学生免费教课书4719套,三江源奖补资金211.9万元,“雅居乐青海奖教助学基金”2.6万元。二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。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,规范抗菌药物使用,严格分级转诊审批。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,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96%。实施了村级卫生室维修工程,落实了仓开等9个村卫生室改扩建项目,对乡镇中心卫生院启动了“五化”建设,安装信息设备,动态更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。山东援建的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已落实,为村卫生室配备基本医疗设备25万元,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,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7.1%。三是文化事业不断加强。落实了投资625万元的西海郡古城遗址抢救性保护项目、投资580万元的县文化馆、图书馆建设项目、投资700万元的村级文化活动室等项目。民族体育场等重点建设项目进入收尾阶段。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。申报了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,达玉民俗村已成功申报并列入全国重点项目库。文化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71万元。广电工作稳步发展,安装“村村通”卫星接收设备400 多套,维修农牧区“户户通”260套,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4%。四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。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89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4%以内。由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、国家政策性工资调整等有利因素的影响,城镇居民收入日益增长,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。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70元,同比增长8.1%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,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普遍提高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.8%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%。城镇 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%以上。追讨农民工工资131.5万元。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1283万元、高龄补贴79.2万元,救助资金451万元。
加大贫困乡村扶持力度,启动了支持甘子河乡发展工作,当年累计投入资金1.2亿元,为甘子河乡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把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、异地搬迁、金融支持结合起来,全面开展了农事队扶贫开发工作,确定用两年时间解决全县11个农事队390户1398人生产生活困难问题,落实农事队后续产业扶贫资金1116万元,扶持贫困户390户,异地搬迁231户。投入扶贫资金875万元,建成29个村级扶贫互助社,扶贫互助资金村级全覆盖。落实财政扶贫资金2341万元,撬动金融资金3000万元,扶贫工作成效良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