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今日海晏
注重示范引领新模式  探索产业融合新业态
海晏县人民政府:http://www.05316688.com    来源:“秋冬季大会战”指挥部办公室    创建时间:2017/11/6 9:41:38    

自我县被列入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以来,海晏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,积极搭建投资融资平台、开展农村股份制合作试点、丰富融合发展新业态,多业态复合型试点示范成效不断显现。目前,农、工、商、旅等产业形成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的发展形态。

一是推进农业内部融合。重点围绕牛羊、草原生态鸡、大雁养殖、蔬菜、苗木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,形成了特色养殖场、特色产业村、特色产业示范户的农业产业内部融合发展格局。全县牦牛、藏系羊、半细毛羊良种繁育的村达到14个、舍饲贩运村达到22个、奶牛集中养殖村9个、肉牛养殖村2个、草原生态鸡和大雁养殖村4个、蔬菜、苗木种植村5个,占到全县的70%以上。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,草原生态鸡、生态蛋鸡、大雁养殖规模达到20万只,獭兔、貉子、狐狸养殖逐渐兴起,金银花、枸杞、丁香等经济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,在金滩乡种植蒜苗等露天蔬菜100亩,建设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基地河清牧场,购进西门塔尔牛300头。三角城镇海峰村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完工,投入养殖。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。预计全年可完成增加值18707.38万元,增长5.04%,肉类产量8480吨,蔬菜产量519.1吨,农牧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。

二是激励产业链条延伸。围绕我县丰富的畜牧业资源,龙头企业依托地方政府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,拉长产业链条,促进各环节紧密结合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。夏华公司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,在饲草种植、舍施养殖的基础上,以肉品加工为中枢,不断拓展产业链条,完善经营体系,投资1.5亿元,建成从饲草料种植到餐饮的“八位一体”的生态产业链。与全国27家经销商签定3000吨牛羊销售订单,在全国设立以青海牛羊肉为主食料的餐饮连锁店11家。在行业内率先成功建成了从“农场到商场”,从“牧场到餐桌”的绿色全程可追溯产业链条,实现了产业链良性循环;农业和工业不断融合,培育专业合作社161家、家庭牧场56家,推动农畜产品生产、储存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经营,注册本土品牌商标18件,我县农畜产品在海北州第四届优良农畜产品展示活动中荣获得12个奖项,“清湖源”牌藏牦牛肉干在青海高原暨第二届农产品展交会上荣获金奖,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。编制了《金银滩循环农业产业园》规划,积极开展全省重点建设产业园申报工作。

三是促进农业功能多样。深入挖掘农业生态休闲、文化传承、旅游观光等功能,打造旅游+美食、旅游+文化、旅游+产品的新型业态模式,通过文化搭桥,带动农民就业增收。推进农牧业与旅游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,农牧业“生产、生活、生态、示范”功能不断拓展。深入挖掘达玉部落民俗文化。积极打造达玉自行车旅游综合服务基地,依托环青海湖景区精品旅游路线,建成全亚洲最大的自行车俱乐部。深入挖掘蒙古族文化。依托海晏县哈勒景乡独有的草原蒙古族文化,将40户村民定居点打造成集购物、娱乐、餐饮、住宿为一体的游牧民定居产业转移扶持示范项目马背民族互动营。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。推进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、生活、文化多功能转变。建成三角城镇三联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及三联“旅游一条街、幸福滩牧家生活体验区等,目前,正在积极打造三角城村乡村旅游示范点。全县现有文化经营单位137家,从业人员400余人,开发旅游文化文创产品10余种,向外发布精品旅游线路7条,开设家庭宾馆52家,农牧家乐80家,其中18家达到了星级标准。

四是稳建智慧电商模式。随着电子商务业的迅猛发展,西海网、青藏易购、西岔村电商有限公司等9家优秀电商企业纷纷加入, 1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建成运营,20个乡(村)级电商服务站(点)已完成选址。各乡镇、企业积极发掘本地优质农特产品,通过青翼购、E商管家、有赞移动端商城、微信商城等网络销售端,搭建了“农产品进城、网货下乡”双向流通渠道。青藏易购体验店分店成功立足西宁市场。目前全县近200余种本土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,年实现电商销售收入近600万元。物流配送覆盖6个乡镇,邮政配送覆盖29个行政村,光网覆盖面积已增至25个行政村,覆盖率达86%

下一步将结合推进“智慧海晏建设”,加强各类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对接,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扎实开展电子商务进村,发展“互联网+有机畜牧业、民族手工农业、文化旅游业”。重点做好畜产品交易中心,推广“畜产品加工企业+电商企业+城市终端配送”等营销模式,支持发展直销、配送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畜产品流通业态。